請用微信小程序<重慶新聞網(wǎng)分享圖制作工具>掃碼
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
泥文|用詩給曾經(jīng)的生活境域立碑 ——讀滕芳詩集《空河》
2024-07-19 18:36:09 來源:中新網(wǎng)重慶

  詩歌與讀者的關(guān)系,可以用是否有共鳴和通感來做一個界別,可以用詩歌展現(xiàn)的文字是否撬動讀者內(nèi)心的情緒來區(qū)分,好的詩歌一定是詩人用生命的體驗摳出來的文字,是內(nèi)心激流深處涌動出來的情節(jié),這是讀滕芳的詩集《空河》帶給我的一點想法。

  滕芳的詩集《空河》很“干凈”,沒有前言(序),沒有后記,這種結(jié)集出版的方式,我很喜歡:大有我的作品就那么明明白白地擺放在那里,見到者,你就讀吧。是的,讀吧,一切以作品說話,這也是寫作的一種底氣。

  見到她的詩集時,我一直在想,為啥用《空河》命名?在打開詩集讀完《空河》這首詩,再讀詩集里的其他詩之后,不禁掩卷長吐了一口氣:哦,原來如此。

  清明時節(jié)的空河,雨,用垂落

  祭奠萬物

  我們在祈語中,敬拜空河

  敬拜花蟲鳥語,敬拜一河水流的清醒

  空河用名字的空,生發(fā)草木

  洇染桃紅,柳綠,重瓣棣棠的金黃

  亭子里坐了看春的人

  空河依然內(nèi)心寂寂

  她耐心地教會

  一群二十幾歲的小孩

  學著生火,洗鍋,煮一頓樸素的午餐

  ——《空河》

  這首詩短短十一行,給了我一個場景的空間的時序的感知,詩人目的是借“空河”這個意象來向我們說說村莊在高速度發(fā)展的當下存在的意義!翱蘸印蹦欠N淡定的無貪無欲的心性又向我們暗示著什么?似乎我們在“她耐心地教會/一群二十幾歲的小孩/學著生火,洗鍋,煮一頓樸素的午餐”里能找到答案。當然,這也是詩者內(nèi)心的一種精神寄托。

  滕芳常用筆名簡,在《詩刊》《星星》《詩潮》等刊物發(fā)表詩歌若干,是大巴山的女兒,是城口或者確切點說是香爐村給了她一顆與眾不同的詩心,她除了教書育人就是默默寫詩,有大巴山一樣緘默的心境和淡定對待一切的態(tài)度,只管耕耘不視喧囂。故土是她寫作汩汩長流的源泉,身邊的物事是她歌或者詠的動力。所以,她這本詩集給我們呈現(xiàn)的是泥土味撲鼻的、生活濃郁的、根須皆有落腳處的詩歌。

  詩集《空河》由五個部分組成,第一部分“我聽見骨骼的脆響”,第二部分“看流水,有時被關(guān)起來,有時又被放開”,第三部分“那種晃動,懸在我人生的半空中”,第四部分“一條河追溯的內(nèi)心”,第五部分“我們生來有影他們生來有光”,雖然詩人將之分為五個小輯,但我更愿意當作一個整體來讀,因為每一個輯子里的詩歌,都是直面村莊生活、生命底蘊的集合。

  作為根植生活深處、腳踩泥土的詩人,對物事的審視和自我省視,以及飽含哲理意味的處世之詩是她該發(fā)出來的聲音,在詩集《空河》里,可以領(lǐng)略到個中滋味。“為了不觸碰那根骨頭/我開始練習,挺直背脊”《我聽見骨骼的脆響》,“一部分開出了花,掛了果/另一部分,則小心翼翼,學會了生活的尷尬”《向日葵芽》,“還有,無數(shù)個她一樣/敏感、焦慮,在月光里自愈的人/想到這里/我將光線變得一暗再暗”,“真相,就是向前多走幾步/抑或,退后幾步”《葫蘆》,“我常常猶豫不決/這世間的路啊/要么荒無人煙/要么總有一段灌木叢生”《回家的路》。這樣的詩句在詩集里處處可見。讀《葛滕石》,首先進入眼睛的是一個勾描的境域,而后讓我們跟隨她由此及彼,去感悟一種生命存在的狀態(tài),有技巧的美感也有力量的美感:“特別大,供人曬床單、被子/平穩(wěn)的,供我們上學走過/細小的,總是跟著流水,奔赴/其中一小部分/落到峽口的夾縫中/鐵的、生銹的夾縫/不能動彈/它們只好天天在夾縫里/看流水,有時被關(guān)起來,有時又被放開”!洞蟮亍防铩澳闳舴N下成片的獼猴桃/她為你牽成片的藤蔓、長肥厚的葉子/你若放棄/她便只長她的野草”,給我們生活場域一個認知的狀態(tài),一個得與失的狀態(tài)!按謇锏囊安萏嗔/人們一到外省去,它們就長進家里/屋頂都是//人們不種玉米了,它們就長進城里/路上都是//人們不再砍柴了,它們就長進山里/新砌的墳頭上都是//長勢太好了/就快長進城里了”《蓬勃》,這是一首值得深思的詩,其是基于一種現(xiàn)狀發(fā)出的聲音,是呼吁也是叩問。在大環(huán)境里,美好的背后也有無可奈何地嘆息。

  鄉(xiāng)土詩是一個時日比較久遠的命題,但要寫出一種新意,詩人只能用自己獨到的眼光,緊跟時代的節(jié)奏去發(fā)現(xiàn)和書寫。滕芳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,她在發(fā)現(xiàn)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拷問。如《叩門人》“事先就定好了枝丫的走向/每一處分枝,都會走掉一些人”的必然;如《和母親談死亡》“我提到老家消失的松樹、楊樹/母親笑說,她已賺了幾十年”的泰然;如《電線割傷手心》“一把抓住板壁上的電線/像抓住三叔似斷未斷的呼吸”讓人戰(zhàn)栗的痛;如《挖土豆》“她下的每一鋤都無比小心/就像從子宮里掏出兒女”那扣動心弦的靈魂;如《竹樓》“我愿意站在竹樓上/等時間鉆過縫隙,熏我,烤我/長出深深的皺紋,和雀斑”的坦然與眷戀。

  文學作品的本能是為生活中或快樂或不如意事服務(wù)的,古往今來,似乎對于展現(xiàn)生活中不如意事的文字更讓人愿意持久介入。或許“幸福的人是相似的,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”中的那“各有各的不幸”讓人難以釋懷吧。從傳承下來的文學作品來看,感時、悲天、嘆世、憫人,詩歌的寫作在這方面顯得更加突出。滕芳的詩集《空河》在這方面是表現(xiàn)得突出的。她寫母親——一個農(nóng)村婦女的形象:

  母親太自由了

  太陽未出山時,她去紅薯地收露水

  太陽當空時,她在玉米林里釋放汗水

  如果餓了,喝口酒又可以下地

  群鳥歸巢后,有一地銀霜陪她回家

  一個人踞守的莊稼地

  她想待多久就待多久

  多年以后,糜爛的胃,腿部的風濕

  才有一搭沒一搭地責怪她

  ——《自由》

  題目為《自由》,是不是之于生活有一種反諷的意義。這就是母親的偉大之處,這就是農(nóng)村婦女集體形象的一個展示,之于兒女和家庭!搬t(yī)生每一次喊到我的名字/母親就乖乖地替我扎針、喊疼/替我吞下一枚枚藥片”《看病》。“有時,守著守著父親在巖洞下睡著了/前面稻田里溢出的水/經(jīng)過他的鼾聲,又流到下一個稻田了”《守水》。“陽光照著一截,那一截便先活過來/夜里又會再死一次/反復(fù)地活,反復(fù)地死”《等水》!白甙紫灅洌么┻^幽暗的森林/走興隆壩,要攀爬連續(xù)的陡坡/走香爐坪,有三五成群的大犬/走葛藤壩,沁骨的水流四季湍急”《回家的路》。這些樸素的詩句寫出了農(nóng)村滄桑的現(xiàn)狀,激蕩起一圈圈漣漪,久久不能靜息。

  詩歌寫作是為某種場域和靈魂觸動作呈現(xiàn),給曾經(jīng)的生活境域立碑。詩集《空河》里的詩就是這樣一次旅行,它的意蘊值得慢慢咀嚼,它的節(jié)律值得慢慢叩擊。

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于橙瑰苑

  作者介紹:泥文,本名倪文財。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重慶渝北區(qū)作協(xié)副主席。出版詩集《泥人歌》《我多想停下來》。

【編輯:李雪】